当前位置:首页 >> 国学文章 >> 《医门法律》到底讲了什么?

《医门法律》到底讲了什么?

古籍多 国学文章 7

你有没有想过,古代医生要是治死人了会怎样?那时候可没有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,但明朝有位叫喻昌的老先生,愣是写了本《医门法律》来给医生立规矩。这书名字听着像医学院校规,其实藏着中医最硬核的生存法则。

这本书最狠的地方在于,它把行医说得跟破案似的——治好了是应该的,治坏了就得按书里条文判刑。现在网上到处是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的攻略,可人家四百年前就教医生怎么"保命"了。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说说这本古代医疗界的"刑法典"。

为什么说这是本医生保命手册?

喻昌这人特别有意思,他觉得治病就像法官断案,得按规矩来。书里列了六大禁忌:脉没摸准就开药?重罚!药量随便加减?重罚!连煎药时间不够都要记过。现在看可能觉得死板,但当时真救了不少莽撞的愣头青大夫。

最绝的是那些具体条款。比如治感冒,书里规定必须分清风寒风热才能下手,相当于现在的诊疗规范。要是现在医生都按这个来,估计医闹能少一半。不过也别觉得古人迂腐,人家还专门强调"活法在人",就是说规矩是死的,脑子得是活的。

四大作死行为排行榜

书里重点批评了几种庸医操作:

1. 把脉像摸彩票——随便按两下就开方子

2. 开药像点外卖——什么贵用什么

3. 治病像打地鼠—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

4. 改方子像改朋友圈——一天变三回

特别是最后这条,现在某些网红医生也该看看。喻昌说改处方必须像改圣旨那么慎重,得把前因后果写清楚。这不就是最早的病历书写规范嘛!

那些反常识的硬核知识

你以为古代只会用草药?书里连手术规范都有。比如取咽喉异物,要求先用铜镜照光源,相当于古代喉镜。更夸张的是治骨折,强调要用柔韧的杉树皮当夹板——比现在某些医院用硬塑料板科学多了。

说到传染病防治就更超前了。治瘟疫要求医生必须"避其毒气",相当于现在的防护服概念。还规定熬药得用长柄勺,这不就是无菌操作雏形?可惜这些写在1648年的经验,非典时期才被重新发现。

自问自答时间

Q:这书对现代人有用吗?

A:别的不说,光是"问诊要问祖宗三代病史"这条,就比现在三分钟问诊强。还有"用药如用兵"的理论,比某些乱开抗生素的强百倍。

Q:最值得学的招数是啥?

A:必须是"治未病"思想。书里说好医生要像守城门的,在病邪入侵前就设防。现在亚健康调理什么的,都是人家玩剩下的。

Q:有没有特别玄乎的内容?

A:还真有。比如要求医生"正心术",说动邪念会影响疗效。现代医学证明情绪确实影响免疫系统,这算不算超前预言?

毁三观的古代医疗纠纷案

书里记了个典型案例:有大夫给孕妇用猛药导致流产,最后被判"庸医杀人"。关键这判决依据不是家属闹事,而是书上白纸黑字写的禁忌条款。放在今天,相当于直接用临床指南当判决书。

还有个更绝的——两个大夫会诊吵架,耽误治疗被各打五十大板。喻昌的点评特别犀利:医者相轻,其害甚于庸医。这话现在某些科室会诊时还挺应景。

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,古代医疗体系比想象中严谨多了?《医门法律》最厉害的不是那些条文,而是把行医上升到道德法律层面的觉悟。现在总说医德医风,人家明朝就用法律形式框死了。要说缺点嘛,可能就是太较真——连医生说话声音太大都要记过,这管得比现在卫健委还宽。

小编觉得吧,这书应该放进医学院必读书单。与其让实习生背那些考试重点,不如让他们看看四百年前的老前辈是怎么玩命的。至少能明白个道理:当医生光有技术不够,还得有颗对生命的敬畏心。

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,谢谢!
关键词不能为空

免责声明

古籍多(www.gujiduo.com)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在线古籍图书馆。纯公益免费分享,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借鉴。不作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标准。不得用于商业盈利。非专业人士请勿尝试。因此引发的法律后果自行承担!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!邮箱:vip@gujiduo.com 微信:vipguji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