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国学文章 >> 《黄帝内经素问》到底在讲什么?新手能看懂吗?

《黄帝内经素问》到底在讲什么?新手能看懂吗?

古籍多 国学文章 5

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别人说"养生要读《黄帝内经》",但一翻开这本两千多年前的古书就懵了?那些阴阳五行、经络脏腑的术语像天书一样,让人看得云里雾里?别急,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拆解这本中医圣经的入门篇——《素问》。

先来个灵魂拷问:为什么现代人还要读这种老古董?答案可能让你意外——这本书根本不是教你怎么治病,而是在教你"怎么活着"。就像现在流行的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要掌握平台底层逻辑一样,《素问》讲的是人体运作的底层代码。

阴阳不是玄学,是古人版的"系统论"

书里反复出现的阴阳概念,其实特别接地气。想象你玩手机:充电是阴,耗电是阳;白天工作算阳,晚上睡觉算阴。身体失衡就像手机边充边玩——要么发烫(阳盛),要么充不进电(阴虚)。《素问》说"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",说白了就是教你别跟自然规律对着干。

五行相生相克=人体生态链

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,其实是古人版的"生态系统示意图"。比如:

  • 肝(木)不好会影响胃(土)——就像树木倒了会引发水土流失
  • 心(火)太旺会伤肺(金)——好比大火能把金属熔化了

    现代人熬夜伤肝接着胃口差,不就是活生生的"木克土"案例?

四季养生秘诀藏在厨房里

《素问》最实用的部分,是告诉你什么季节该吃什么:

春天要"吃青"(韭菜、香椿)——帮助肝气生发

夏天要"带苦"(苦瓜、莲子)——给心火降降温

秋天多吃白(梨、银耳)——给肺加点保湿剂

冬天必备黑(黑豆、木耳)——给肾存点"蓄电池"

说到这你可能要问:这些老掉牙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咱们拿"春吃甘,脾困"这句话举个栗子。现代医学发现,春天血糖波动大,吃太多甜食确实会加重胰腺负担——这和古人说的"甘味伤脾"神奇地对上了号。

十二时辰养生法=古代生物钟

书里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个时段有重点关照的脏腑:

  • 早上5-7点(大肠经):为什么老人总说晨便重要?
  • 中午11-13点(心经):为啥吃完午饭必须眯一会儿?
  • 晚上9-11点(三焦经):睡前两小时为啥是护肤黄金期?

现在流行的"排毒时间表",源头就在这儿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《素问》说的"心"不完全等于心脏,更像是管情绪和记忆的"CPU"。

自问自答时间

Q:这书里动不动就说"上古之人活百岁",真的假的?

A:别较真具体岁数,重点在"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"——关键不是活多久,而是活着的时候质量高。就像现在谁不想七八十岁还能跳广场舞?

Q:现代医学这么发达,为什么还要看古书?

A:好比有了GPS也得学看地图。CT核磁是查"已病"的,《素问》教的是防"未病"——它把亚健康状态分成"未病→欲病→已病"三个阶段,现代体检报告正常≠真健康。

Q:书里说"怒伤肝,喜伤心",情绪真能致病?

A:想想生气时是不是肋叉子疼(肝区)?狂喜之后是不是心慌?古人没显微镜,但发现了情绪和脏器的"远程控制"关系。

实操性最强的三条建议

1. 冬天别大清早洗头——"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",早上毛孔张开时灌冷水,等于给身体泼凉水

2. 饭后别马上躺平——"脾忌湿",平躺会让消化液倒流,和现在说的"反流性食管炎"一个理

3. 熬夜别靠白天补觉——"昼精夜瞑"是写在基因里的,就像手机充电必须用原装模式

最后说点大实话:读《素问》千万别死磕文言文,就像没必要为了用手机去学编程。找个靠谱的语译本(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注释版),重点看"四气调神""阴阳应象"这几篇。记住核心就一句话:人体是精密的生态系统,治病不如调平衡

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,谢谢!
关键词不能为空

免责声明

古籍多(www.gujiduo.com)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在线古籍图书馆。纯公益免费分享,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借鉴。不作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标准。不得用于商业盈利。非专业人士请勿尝试。因此引发的法律后果自行承担!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!邮箱:vip@gujiduo.com 微信:vipguji

同类推荐